疫情带来的行业寒冬,整木家具行业如何面对?
行业寒冬即将到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短期如何渡过难关,长期如何生存发展
由于疫情影响,大部分家具行业从业者还待业在家,家具企业也承受着很大压力。一方面,工厂停工、商场歇业,但场地租金、银行贷款以及员工工资都是不小的支出,另一方面,复工后的经济低迷,市场环境爆冷,也是可以预测到的情况。
19年伴随着轻奢风的盛行,整木家具企业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受疫情影响接踵而至的行业寒冬,无疑在整木家具企业的肩头又压下一块沉重的砖石。
如何看待整木家具未来形势?
过去的几年,整木家具企业其实都是很艰难地生存,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同行还没有放弃,仍然在这个行业钻营?因为我们看到整木行业还是有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的。
短期谨慎,长期乐观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家庭的理念深入人心,家离不开家具的装饰,而且在中国传统的审美和情怀影响下,中国人对木质家具特别青睐,因此整木家具行业容量巨大、市场空间巨大。
市场需求和家具生产的设计、工艺是富于变化的,所供与所求是否契合匹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竞争带来变化,竞争形式的波动下,每个企业都有机会成为赢家。
变化是一种常态
这两年对整木行业最大的冲击来源于轻奢风的盛行,这阵风潮来的太急太猛,大部分整木人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相对于板式家具,整木行业更多地遵循历史传承,我们花了很大心思在绕线、雕花、罗马柱这些繁复的工艺上,致力于把传统的东西做得经典,对市场变化的响应相对滞后。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变化是一种常态,未来的变化一定是多元的。
事物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多元,家具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现在流行的极简轻奢仅仅是风格中的一种,冷淡肃静的轻奢也会变化,会逐步向温馨舒适的“家”的概念倾斜,未来一定是各种新式风格交相辉映。整木人要从观念上接受变化,主动拥抱变化,在制定发展路线的时候思路才会更开阔,不会被风格限制了全面的思考。
虽然整木行业未来前景广阔,但不能安然渡过眼前的难关,有何未来可谈?面对当前的行业寒冬,以往企业运营中的困扰可能就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有审视自我,把问题都找出来,解决问题,才能长期发展。
困扰整木人的基本问题
整木行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明年的市场会有什么变化、风格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不知道订单在哪个环节会出现哪些错误,不知道能不能按时交货,不知道交货之后会不会出现错误,出错率有多少等等等等,这些不确定性限制了整木企业的发展。
出错率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经验不足的设计师、粗心大意的生产工,都可能导致出错率的提高,接下来的产品返工、交期延迟、赔礼道歉、经济赔偿,令人心力交猝。
和板式定制相比,整木定制的人均产能惨不忍睹,提升生产效率,扩大产能,是每一个有追求的整木人在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交付周期、出错率、生产效率和产能提升是困扰整木人最基本的问题。只要把这些不确定变成确定,就能在整木行业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是整木定制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的关键要素。
解决不确定,赢得整木未来
数据驱动,设备赋能,管理助力
软件带来底层逻辑的变革,但是引入软件这条路并不好走。首先需要公司决策者下定决心,从组建团队开始,一点点引进新的理念和逻辑,不断试错,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是这条路走通了,带来的益处也是非常可观的。另外市场上的软件也是在不断延伸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款软件敢说已经达到完备的状态,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地修复和更新。
数据驱动带来出错率降低、生产周期可控,设备赋能带来生产效率提高,管理助力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整木定制的未来一定是像板式定制一样,实现全流程管理,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主动拥抱多元变化的市场趋势
整木人要辩证地认识变化,一方面我们要理解未来多元变化是一种常态,另一方面,整木也是变化中的一个元素。我们的产品有明确的标签存在,我们的竞争领域有清晰的界限,完全转型、跨行竞争是困难的,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结合新的要素,提高竞争力。
整木人的优势是对木头的理解,对木材加工工艺的理解,整木人的劣势是对美、对现代风格的把握。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对我们的材料进行一定的改进,重新定义实木整装定制,迎合市场的变化?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新实木”整装定制,糅合了原木整装定制、实木复合整装定制和板式整装定制相关要素,既有纯原木的原木定制,也有贴木皮的复合定制,还有免漆板的板式定制。
整木定制行业虽然今年还是很艰难,但是未来五年、十年,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我们要不断提升企业能力,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创新能力,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①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整木网、整木头条、整木智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