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消费时代 厨电企业如何顺应消费新需求?
近日,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一篇题为《要让“下厨房”更有品质》的文章,再次揭露“品质消费”之风吹进中国厨房的事实。
实际上,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居民消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
此前,人民网就曾指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观察未来的消费市场,“品质消费”无疑将会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新动能。
将目光聚焦到厨房空间,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背景下孕育出的“高品质消费”新趋势悄然兴起,当代消费者对厨电的要求也愈加挑剔。从此角度审慎思考,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厨电在创新、高端、品质的道路上不断“卷”出新高度。
中国厨房
正在迎来“品质消费”时代
去年,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该《通知》明确指出:支持家居企业开展绿色制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大绿色家居产品研发力度;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能家电等家居产品研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家电家具家装下乡,因地制宜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居产品、开展家庭装修。
诸如以上政策,将有利于更好促进包括厨房用品在内的家居消费发展,对助力实现恢复和扩大消费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说,厨房“品质消费”的升级,是促进消费增长、提振经济的核心动能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消费特征之下,瞄准厨房清洁痛点的厨电新物种——森歌智能水洗集成灶系列横空出世,蒸烤箱内胆自动清洁技术大大提升厨间品质,并在市场掀起一波消费热潮。
从购买评价关键词热度指数看,提升体验是厨房用品消费的一大特点,做工精致、颜值颇高、物超所值、使用方便和材质一流等受到消费者的更高关注。
可以说,美观而实用的厨房用品,可以提升整个厨房空间的档次,让下厨更高效便捷。高颜值、高品质与高性价比是当下厨房用品消费的主要特征。
着眼让“下厨房”更有品质
厨电企业正发力
从过去的“有没有”,到如今的“好不好”,厨电消费观念已悄然生变。谁能把握“品质消费”新趋势,无疑谁将在新的消费时代屹立潮头。
在品质消费新时代,围绕让“下厨房”更有品质,我们看到各大厨电企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经济日报》在“加强打造厨房用品领域的国潮消费品牌”中提到:科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收集和分析家庭消费者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积极打造“小而美”、个性化的厨房家电家具等产品;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升技术工艺,加快培育更多新品、精品、名品、优品,聚焦消费者反馈信息优化售后服务体系,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高厨房用品及相关服务附加值和软实力。
以及围绕“绿色消费”,鼓励厨房用品领域生产和流通企业扩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实现低碳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不断完善厨房用品领域节能产品和技术认证,推动国内外厨房用品领域的绿色节能标准、认证、认可相衔接等。
以在厨电领域深耕20载、在消费者心智中打下“冠军品质”烙印的森歌为例:品牌创立以来,一直践行“质量强国”,从材料到成品建立极为严苛的品质标准,相关质量参数不但远超“国家标准”,甚至赶超“浙江标准”(比国家标准要求更高)。
顺应“品质消费”趋势,高举“成就国人更好的品质厨房生活”大旗,森歌打造百人研发团队,以“产学研”等方式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省建科院等共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满足品质消费新需求的新产品,以及推进既有产品的快速迭代,带来诸如全能冠军款Z60智能水洗集成灶等“精品”。
结语
“过去我们经常说,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是,如今熬过冬季,后面可能是雨季或者旱季,春夏秋冬的周期已经发生改变。”这是吴晓波前不久在其年终秀上,对于2024年中国经济的预测。
可以说,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厨电行业,2024年厨电行业充满诸多不确定性。而在不确定的2024,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品质消费”时代已然来临。对厨电企业而言,拥抱“品质消费”新趋势,或将撬动新的增长可能。
(文章来源:厨电新观察-公众号,侵删)
① 本网注明来源:中华整木网、整木头条、整木智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中华整木网(www.cnzhengmu.com)"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④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中华整木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更不表示本站支持购买和交易,本站对网页中内容的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概不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