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开家具厂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近年来,家居行业洗牌加速,面对国内同质化竞争激烈、成本上升的种种不利因素,一些有实力的家居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其中一种流行的方式就是在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建家具工厂。
家具企业东南亚开厂成风靡之势
随着阿迪、耐克、富士康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分厂搬迁至东南亚,最近几年,家具成品企业如A家家居、敏华控股、永艺股份、美克家居、恒林椅业等都在或准备在东南亚开设工厂,一些家具配件老板也纷纷做起了东南亚的生意。仅在越南,据越南官方统计,三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家具企业是从中国迁来的。
“东南亚人工便宜、原材料丰富、且能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关税压力。”说到为何把工厂搬迁至东南亚,一位家具老板说。
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称,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最高已超过6倍多。
时至2018年,广东家具企业普工工资基本6000元起,而这个数据在东南亚国家还是2000元以下;国内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尤其是木材,作为实木、板木家具的主要原材料,给工厂带来的原材料成本支出一年比一年高,而东南亚国家木材资源丰富;产业转型升级阵痛,家居产业在国内到了转型升级的艰难深刻,环保整治、消防安全淘汰了大量落后的产能,加上时不时的贸易争端带来的关税摩擦,企业不堪重负,东南亚国家则相对宽松;国内高昂的房价、消费物价,对比家具工厂的工资,失去了对劳动力的吸引,普工荒成为常态。
“东南亚各国,相对我们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其廉价的人工和原材料,全球纺织业、小家电、玩具业、家具业的订单正飞向东南亚地区。而东南亚地区的廉价劳力,也正在向中国制造业老板们频频招手。”一名协会秘书长告诉小编,资本都是逐利的,哪里生产的成本低,产品有竞争力,资本就会到哪里去。
杀回马枪的家具工厂
在赴东南亚开厂好处多多、吸引力十足的情况下,也有一些先行在那里开厂的企业杀了回马枪。
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南亚国家没有如国内一样成熟、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在越南开厂,一路被坑》的制造业老板笔记里面记录了很多“被坑”的经历:由于以前是法国殖民地,受法国文化熏陶,大多数越南人都比较懒散和随意,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不太理会公司的纪律。该名老板用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当地人的“节奏”,用他们的“法式”头脑思考和理解问题: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赚钱或者跟客户打好关系,那是次要的。
这在中国简直不可想象。在中国的工厂,可以日夜班交替运转,除去吃饭时间,工厂一天最多可以运行22个小时。但在越南,工人不愿意加班,也不愿意上夜班,工厂只能运行8个小时。每天差14个小时的工作时长,而且工人对于工作的重视度相差太远。可以说,东南亚国家的工人月工资很低,但是单位时间效益产出也低,投资回报率也就低。
“长期接触,谨慎洽谈。”一位关了东南亚工厂的家具老板对同行给出了这样的告诫。在国内,异地建厂都会让工厂伤筋动骨,更何况是在国情完全不一样的异国建厂?
一种海外拓展的创新方式
除了海外建厂,如顾家、曲美等一些家具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拓展海外市场,这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方式,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资本实力。
在共享经济的潮流下,一种创新的海外拓展方式出现:2017年,泰国曼谷迎来一家类维尚家具的工厂,这家泰国本地的工厂,加入了中国全屋定制第一梯队维尚家具的元素,其制造车间、生产系统改造都由维尚指导。在订单处理上,维尚在国内为泰国工厂进行虚拟制造,再同步把生产计划发给泰国的工厂,还帮助其在国内采购原材料,可谓是维尚模式+泰国工厂的结合体。这样做的好处是,双方的资源得以互补,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在世界变得越来越互通有无的今天及未来,依托各自优势,相互赋能型的融合可以为顾客带来真正的价值,也能让合作企业双方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
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资源都置于“云端”,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与需求方、中央控制中心无缝协同,家具企业也需要这样的资源协同能力,方能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更大的产出。
未来,东南亚与中国家具业最好的融入方式大概是他们发挥其生产资源优势,中国企业发挥自己的设计与销售优势,形成一条完美的国际产业链,共同发展中国乃至全球的家具市场。